大气污染防治是顺应群众期盼、改善人居环境的重大举措,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作为建筑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责任部门,淮北市城乡建委在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下,坚持标本兼治,狠抓行业管理,切实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效开展,为打造“精致淮北”、“绿色淮北”作出新贡献。
一是发挥职能优势,抓机制建设。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市、县(区)建设主管部门负责辖区监督管理、工程建设单位明确责任、施工单位承担具体工作,从而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负责的机制。以开展施工现场标准化施工为抓手,努力提高施工现场围挡率、进出道路硬化率、工地物料蓬盖率、场地洒水清扫保洁率、密闭运输率、出入车辆清洗率,切实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抓牢防治工作的关键环节。二是积极动员,加大宣传。充分发挥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积极动员全社会参与,广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进工地、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同时,对治理活动成效显著的工程及其经验做法给予表扬;对扬尘污染严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工地和企业,及时进行曝光和批评,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加强施工管理,强化措施。把建筑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纳入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推进施工标准化和常态化。首先,明确防治标准。对建筑工地外观形象、场容场貌、扬尘及渣土管理等方面,进一步统一标准、明确要求、规范管理。其次,狠抓防治责任。严格明确建设、施工、监理等参建方的扬尘治理责任,完善工程项目扬尘治理制度体系。第三,强化措施保障。督促相关责任主体将扬尘治理责任纳入工程承发包合同,所需经费列入工程预算,编制扬尘治理专项施工方案和监理实施细则,提升全市建筑工地扬尘防治水平。四是加大督查检查,严格奖惩。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强化督导检查和业务指导,严格责任追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责任主体限时整改、及时反馈、务求实效。对扬尘严重的工地,责令停工整改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扬尘防治不力的各类企业,限制其参与招投标,直至清出建筑市场,保持扬尘治理的高压态势,为群众创造一个天蓝、地绿、气爽、水清、城美的工作生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