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华青社珠海5月28日电(编辑张丹丹)5月26日-28日,亚洲低碳技术和创新大会暨第三届全国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在广东珠海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主办,以“科技创新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表明了中国将继续坚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态度,以及坚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决心。
图1会议现场
此次会议设置开幕式、主旨演讲、分论坛等一系列环节,邀请政府领导、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低碳技术创新、行业低碳转型、数字碳中和、气候投融资等议题集体探讨、交流分享,并设研究生专场,加强青年学者学术交流、促进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开幕式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春红主持,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一级巡视员朱广庆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办事处主任德钦策林致开幕词,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杜祥琬、贺克斌、侯立安、任南琪以及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 (escap)能源司司长刘鸿鹏、“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副理事长埃里克·索尔海姆、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科学家史蒂文·海姆伯格共8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在会上进行了特邀主旨报告,致盛生态文明陈梓桐受邀出席。
图2 致盛生态文明陈梓桐与贺克斌院士合影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致辞中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解振华特使强调,要大力推动各行各业绿色低碳科技进步、制度创新和落地应用,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水平,形成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与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有利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呼吁广大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聚焦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制高点,支撑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图3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致辞
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一级巡视员朱广庆在致辞中指出,绿色发展与创新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解决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他强调要充分发挥科技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绿色低碳发展中的推动引领作用,强化技术有效供给,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推广。
图4 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一级巡视员朱广庆致辞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办事处主任德钦策林在致辞中指出,履行环境承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密切的区域合作,以应对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同时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这一双重挑战,需要增进对科学、政策和最佳做法的理解和知识分享,将气候变化纳入国家和部门政策及计划。她认为中国一直是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领导者,拥有先进的技术能力,她呼吁大家分享好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富有成效的会议成果,以支持实现可持续和有韧性的未来。
王金南院士围绕“亚洲碳排放与低碳技术展望”作主旨报告;刘鸿鹏司长围绕“净零竞赛:加速亚太地区的气候行动”作主旨报告;杜祥琬院士围绕“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的思考”作主旨报告;贺克斌院士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引领新变革”作主旨报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副理事长埃里克·索尔海姆围绕“‘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发展”作主旨报告;侯立安院士围绕“‘双碳’视域下减污降碳创新探索与发展策略”作主旨报告;任南琪院士围绕“规模化生物制氢技术与发展前景”作主旨报告;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科学家史蒂文·海姆伯格围绕“氢能源发展机遇与挑战”作主旨报告。
图5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 (escap)能源司司长刘鸿鹏作主旨报告
会后,陈梓桐表示,要想走绿色发展道路,激发创新动能,需要我们强优势、补短板、增活力,而实体经济是重要着力点,致盛生态文明作为其中一员,期待发挥好表率作用,坚定不移地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让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使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理念根植在每个人心中,并在现实生活中付诸行动,共建祖国美好山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