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3年科学技术年会在南昌拉开帷幕。年会由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江西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规划院、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联办。
图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会场照片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3年科学技术年会围绕“发展绿色低碳,建设美丽中国”主题交流学术进展、共商科技创新,目的是服务广大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促进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科学技术普及,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李淑鑫博士应邀出席。
本届年会设置了53个分会场、593个学术报告,同期举办了生态环境科技成果展。为促进学术交流,举办了第六届环保科技创新发展高端论坛、青年科学家专场等。
4月22日上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3年科学技术年会开幕式暨特邀主旨报告顺利召开,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金南等相关领导出席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吴丰昌、贺泓,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彤等6位专家学者在会上进行了特邀主旨报告。
图2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巡视参展企业
4月22日下午,第六届环保科技创新发展高端论坛顺利开展,论坛主题为“健全源头预防体系,守住绿水青山防线,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承办,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副司长姜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作开幕致辞,提出要健全以环评制度为主体的源头预防体系,用科技力量为其赋能。
图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金南为论坛开幕致辞
李淑鑫博士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新能源方向从事科研工作,长期从事新能源领域太阳能电池材料、柔性电子材料、低温导电浆料研究,既参与了基础研究,也参与横向研究。会后,李淑鑫博士谈到,国家已经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而“实现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想要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是技术和工程型问题,而且要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塑造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绿色低碳宜居环境。她表示,自己身为一名新能源领域的科研人员,很荣幸能参与到发展绿色低碳、建设美丽中国的工作中去,通过此次会议,也深刻理解了“双碳”背景下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李淑鑫博士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深耕自身领域内的科研难题,为促进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